文化之核,助推仙桃发展步步高

导语 15日凌晨4时35分,“玉兔”巡视器成功驶上月面。多位仙桃人的名字与此紧紧相连:遥感专家顾行发、航天专家陶桓美、空间物理学家邓晓华。

  还有很多熟悉的名字,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仙桃人——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,燃烧节能专家、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道洪,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、计算机科学家阳振坤……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很长。

  人才辈出,源于仙桃这座城市崇尚文化、重视教育的传统。这座城市每年为国家输送一万多名大学生,被誉为“文化之乡”。

  一个区域所体现出来的优势,不仅取决于地理位置、资源禀赋等客观条件,更取决于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先进发展文化,并以这种发展文化为主导形成的良好发展环境。

  仙桃以思想文化建设为核,以理念创新、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为轴,让宣传思想工作始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,呈现出经济社会“年年步步高”的发展态势。

  文化理念创新,需要平台支撑。借助孝雅教育,仙桃“孝雅之乡”建设加速,渐渐积淀为一种城市文化。在这里,“敬老小孝星”、“敬老好儿女”评选活动连年举行,仙桃孔子研究会等文史资料整合与理论研究机构也相继出现。

  “让传统文化进校园、进社区,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,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大课题。”仙桃市教育局副局长舒方旭介绍,孝雅文化、花鼓戏知识已经进入了仙桃中小学课堂。

  文化手段创新,与发展相辅相成。民营资本注入,撬动和复活了仙桃传统文化,作为“湖北十大旅游名街”之一,3公里长的沔街已荟萃仙桃雕花剪纸、花鼓戏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沔阳三蒸、江汉平原皮影戏等近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如今的沔街,已经成为仙桃群众文化的乐土。

  基层文化创新,凸显凝聚人心。红色文化根深蒂固,西流河胡家台建起了新四军战斗遗址纪念建筑群:烈士墓园、资料陈列室、纪念碑、纪念馆及广场,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基地。戏曲文化创新突破,花鼓戏小品《抢老张》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“群星奖”,仙桃花鼓戏实现了国家级政府最高奖项零的突破。群众文化枝繁叶茂,连续5年举办皮影戏调演活动,已形成皮影艺术团20多个,涌现皮影艺人近300人,多次赴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地演出。今年仙桃还开展了首届农民风采文化展示月活动,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激情。

  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说,文化是城市活力之源。仙桃作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、“中国体操之乡”,一直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,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,文化带动已成长为一股独特的力量。今后仙桃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,确保传统文化传承有基地、有载体、有平台,文化创新项目化、工程化、具体化,全面创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。

  沔城、排湖的沔阳古城、投资6亿元的台湾风情广场、占地2000亩的中山印刷产业园、投资12.3亿元的沔街……一系列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。

  仙桃下无矿藏,上无国家和省布局的重大项目。经常有人问:仙桃跨越式发展最大的资源是什么?

  仙桃人会响亮地回答:不靠资源吃饭,要靠头脑发财!

  头脑靠什么?靠文化的滋养,靠精神的内在动力,靠正能量的凝聚之气。

  文化创新的巨大正能量,助推仙桃发展步步高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